到目前为止,桑迪亚已进行了四轮融资:最初由企业家团队和朋友提供的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基金,由安徽国投(现在 退出),于2005年7月获得IDGVC的250万美元投资。2007年底,桑迪亚完成了第二轮风险融资,包括永威投资,日本亚洲投资公司(JAIC),宝银股权投资基金和IDGVC等数十个 数百万美元的投资。
两年半的创业
王小川的家庭有一些杰出人物,她的几个叔叔都毕业于 黄埔军事学院。 其中一名还曾担任蒋介石的首席警卫。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王小川被吉林大学录取,并在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的带领下进修。 1984年,王小川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赠款,并被芝加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毕业后,王小川一直在制药行业工作,主持新药研发的全过程,并从事相关的商业推广。
王小川在美国的20多年职业生涯与制药行业研发外包的繁荣相吻合。 到目前为止,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蛋糕。 总市值约为16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
2000年,王小川代表她工作的美国公司来到中国,寻求一家可以提供CRO研发外包的公司 为了它。 他去了北京,上海等地,但没有找到合格的人。 那个单位。 因此,王小川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中国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他应该回到中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CRO公司。
2003年初,王小川收到了一家国内CRO公司的邀请,担任负责研发的副总裁。 但是回国后的工作经历使王小川意识到创业更符合他回国的愿望。
p [ ]绝大多数国内的CRO公司都面向简单的化学合成药物市场,该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强度大且存在障碍 条目低,低知识产权敏感性,低附加值。 在这个市场上,不仅以价格为杀手的新竞争者不断涌现,而且印度的CRO公司在这方面在中国拥有10年的优势。 但是,在侧重于筛选新药先驱者及其后续工作的高端CRO市场中,印度公司的竞争力不强,也没有对中国公司构成优势。
这是一个机会。 2003年冬天,王小川决定辞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当时她58岁,家庭富裕。 她的丈夫是一名从事物理学研究的教授,并在家中退休。 她的儿子是亚太地区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负责人。 创业与实质利益无关。
“我想成立一家按照自己的理念运作的公司,这是一家在中国享誉世界的公司。” 王小川告诉他的老朋友唐明,他后来成为王小川的合伙人。
2004年夏天,王小川带着亲戚朋友筹集的1000万元天使投资资金,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一栋办公楼里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
“刚开始时,我们的团队只有两个半人。” 唐明说,两个专职人员是指王小川及其助手,其中一半是唐明本人。 唐明曾任福特汽车公司高管,并在汽车行业经营一家管理咨询公司。 他认为自己是制药界的门外汉,但是当王小川找到唐明时,唐明答应花至少一半的时间来帮助王小川建立桑迪亚。
立约的三章
“我们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王小川在回忆组建公司时说。
进入高端市场部分意味着公司无法通过简单的成本价格策略获得市场,而只能吸收高端人才并采取技术路线。 但是,这种公司战略对公司的内部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王小川选择让具有相似经验和哲学的人进入创业团队,“经验类似于我的,哲学相似。,它更易于沟通,并且在许多问题上会有一致的看法。 “特别是,必须有超过15年的海外工作经验和10年以上的公司管理经验。此外,她选择的人员通常是复合型人才,可以担任多个职务。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管理
在员工招聘方面,尤其是对于行政部门的职位,以扩大与其他国内公司的差距并开展高端CRO项目 ,桑迪亚(Sandia)坚持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员工队伍,其中医生和硕士的比例超过66%;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比例超过10%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团队需要更多的是领导力而不是僵化的命令,因此,王小川在公司倡导一种结合中西结合的“家”文化,既具有西方严谨的商业精神又具有东方的关怀:热情,亲切,乐于助人 zh-cn,没有顶级层次划分。 “好的公司应该从一开始就种植好的基因。”
对于公司招募的关键员工,王小川和唐明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我们谈论的不是在这里成立公司和赚钱,而是为了实现目标。”
有了相同的目标,桑迪亚能够团结其员工并形成认可和 对公司的承诺。 桑迪亚从国外吸引回来的员工他们占了10%以上。 他们在美国或加拿大都有很好的工作。 但是加入桑迪亚后,他们必须带回家人,不能飞来飞去。 [h0]
尽管许多员工的亲戚及其家人一起来上海,但公司的规定禁止企业家团队的亲戚加入公司。 “认证也是王小川对创业团队和他本人的要求。王小川的丈夫是桑迪亚的创始成员之一,他在早期阶段做了很多工作,非常有能力。但是,考虑到公司的悠久历史, 就发展的要求而言,王小川建议直系亲属不能在公司工作,因此她的丈夫没有加入公司,现在“失业”在家编字典。“
[h 王小川公司的第三条规则是保持警惕,三年不接受采访。
同时,“如果员工的生活中出现任何问题,包括情绪问题,我鼓励他们与我交谈。我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公司关心员工 ,员工也将关心公司。” 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自成立以来的五年中,桑迪亚的员工离职率远低于行业水平,这保证了高水平的研发能力。
个人利益是第二位。
当然,仅情感关怀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为了吸引更多的王小川,他大大稀释了自己在公司的股份。
对于王小川来说,个人利益是建立世界一流公司的第二要务。 桑迪亚和联友的合并体现了这一想法。
联游是由出国留学的史雄伟博士创立的。 桑迪亚(Sandia)专注于有机合成,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和发现等外包服务,而联友则擅长于后端合成,医药中间体和临床原料药的合成以及中试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展。 两者都是业务的上游和下游。
“起初,一些日本和美国客户来找我们,但他们的要求超出了桑迪亚的业务范围,桑迪亚家族无法做到。” 唐明说,于是他们介绍了在同一栋楼里工作过的联友。
此事使王小川意识到高端研发外包业务范围广,对知识产权的敏感性高,引起了人们对外包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担忧 公司。 高要求。 如果仅面向市场,Sandia和Lianyou都有业务限制。 双方都意识到将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合并的结果是王小川不再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王小川的领导下,桑迪亚自2005年11月以来已经实现了一个月的利润,并在2006年实现了全年利润,这已经弥补了该公司的所有累计亏损。 创业初期。 已走上快速增长之路。 在德勤2008年桑迪亚在“中国高科技和高成长性公司50强”中排名第16位。
p 王小川在创立桑迪亚医疗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迪亚)之前,曾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了20多年。 回到中国之前,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 一家生物医学公司的药物化学主管,但内心仍然保留着她在1980年代初去美国求学时的热情: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